團隊隊長
 
幸福好嗎? - 帖子
- 1083
- 積分
- 103
- 金錢
- 3 金幣
- 級數
- 73 Lv
- 團隊
- 夜夢琉璃
|
1#
大 中
小 發表於 2012-6-28 19:20 顯示全部帖子
[Open]
[Close]
忍
忍人所不能忍
孫惟倫
中國哲學中,關於剛強與柔弱的辯證關係是討論頗多的。所謂以柔克剛、以弱勝強,實是深知事物轉換之理的極高智慧。
老子曾說:「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讒。」意思是,知道什麼是剛強,卻安於柔弱的地位,如此,才能常立於不敗之地。應該說,老子的這種哲學對中國的為政者也影響非淺。
在中國人看來,忍讓絕非懦怯,能忍人所不能忍,才是最剛最強。天下之人莫不貪強,而純剛純強往往會招致損傷。
戰國時代,三家分晉是段有名的歷史。當時,晉國最有勢力的大夫實際有四家,最強大的是智伯瑤。他想獨吞晉國,常顯得非常跋扈。當時,趙襄子剛繼父位,立足未穩,在宴請智伯瑤時,智伯瑤當其手下的面打了趙襄子,趙襄子隱忍不發。但後來當智伯瑤脅逼三家大夫供奉於他時,趙襄子卻首先反對,在使智伯瑤的野心暴露之後,他聯合其他二家大夫,滅掉了智伯瑤。
這故事說明智伯瑤的純剛招致了失敗,而趙襄子的忍韌卻確立了取勝的基礎。
對於領導者,為了長遠的利益,為了時勢,情理的轉換,必要的退讓忍從不是壞事。以退為進,常常是屢用屢勝的。一位優秀的政治家,只有不計較一時的得失,對細微敏感的小事隱忍不計,不怨不怒,不躁不憂,方能成就大事業。
漢代的張良,曾被高祖
劉邦稱道。他讚譽張良:「運籌帷幄之中」,卻能「決勝千里之外」。但在張良年輕時,曾有這樣的故事:
一次,他漫遊在一座橋上,遇見一位穿褐衣的老翁。那老翁見張良走近,故意將鞋墜落橋下,然後,叫張良去撿。張良雖有些怨氣,卻沒有發作,老老實實地下去撿起了鞋子。
老翁非但沒有感謝,反叫張良給他穿上,張良知道他是故意刁難,但又容忍了,便跪著給老翁穿上了鞋子。
老翁看也沒看張良,哈哈大笑,揚長而去。
張良惱怒是必然的,但望望背影,也只是搖頭而已。誰知老翁又折回來了,說:「小子可教啊!五天後黎明在此等我。」
後張良得到老翁傳授予他的兵書。正是依此兵法,張良學有所成,幫助劉邦成就了霸業。
張良之可教,在於其有溫厚、富於忍從氣度的優良品質。老翁之選擇張良,實是考驗了他為政的必備之德。如若張良換一態度,這故事將會改寫,而張良最終也不過是只會從事暗殺的韓國貴族後裔而已。
中國有句古話:「宰相肚裏能行船。」這是現代領導者也應三思的經驗之談。
by草.
按圖進入團版:)
|